PCB在汽車中應用廣泛,同時汽車也是PCB重要應用領域。PCB作為電子元器件的支撐,在傳統汽車中主要應用于動力控制系統、車身傳感器、導航系統、娛樂系統、導航系統等。汽車對于PCB的要求是多元化的,單雙面板、4層板、6層板、8~16層板合計占比約73%,HDI、FPC、IC載板合計占比約27%,可見多層板仍是汽車電子的主要需求。車載PCB需求以2~6層板為主,在整車電子裝置成本中的占比約為2%左右。

車載娛樂、新能源車、毫米波雷達將拉動HDI、厚銅板及FPC、高頻板占比提升。2018年,HDI、厚銅板、射頻板、柔性/剛柔板占比分別為7.5%、4.9%、4.8%、12%。2020年占比已分別提升至11.5%、6.5%、7.0%、15%,合計占比已從29.2%快速提升至40%。未來,隨著信息和數據傳輸速度的增加,HDI和柔性/剛柔結合產品有望在車載娛樂系統中進一步滲透;毫米波雷達采用高頻材料,對高頻PCB的需求將繼續提升;新能源汽車對高電流、高電壓的需求提升,厚銅板產品以及FPC產品需求將隨新能源車的滲透而提升。
汽車PCB客戶認證門檻較高、訂單周期長。汽車對可靠性的高要求,其準入門檻成為先進入者的一道壁壘,認證周期一般為2~3年,廠商一般不會輕易更換供應商,訂單周期長達5年以上。已經在汽車大客戶實現量產出貨或者通過認證的企業有著明顯的競爭優勢。汽車電子系統安全性要求提高,PCB廠商和下游客戶綁定更加緊密。電控及ADAS領域中,電子系統之間關乎行車安全,電子系統性能及穩定性凸顯,汽車電子一體化程度提高。而PCB作為定制產品,需要在早期參與整車廠商的設計過程,綁定更加緊密。汽車PCB大客戶小訂單的業態將發展向大客戶大訂單。過去,汽車PCB價值量極為分散,并且車載媒體用板多為后裝市場,以FPC為例,應用于車上十幾個部位,每部分價值量都不大。即使打入大客戶,也難以形成良好的規模效應。電動化新增的電控系統有單領域PCB用量極大、穩定性要求高的特點,進入大客戶供應鏈意味著有可以迅速放量的產品,即大客戶意味著大訂單。此外,可以認為,軟件優先可能導致汽車型號的減少,更多是軟件層面通過OTA方式的更新,硬件產品規模效應將更加明顯。
未來技術驅動將優于成本驅動。PCB公司驅動力分為兩類,一種是綁定大客戶的技術驅動型,與大客戶的產品銷量緊密相關;另一種是成本驅動型,下游客戶分散,主要靠成本控制實現內生增長。隨著PCB進入汽車研發流程的提前,整車廠商趨向于減少供應商數量,特別是電控系統PCB供應商。成本驅動型公司或將難以進入汽車廠商核心供應鏈,無法享受電控PCB這一最大增量市場。大客戶戰略:規模效應和示范效應。①大客戶大產品化背景下,進入大客戶意味著產品的放量增長,在電控系統單類產品價值量大的情況下尤為如此。PCB作為定制化量產產品,規模效應明顯,有利于增強盈利能力;②軟件定義汽車會帶來硬件趨同,預計各汽車廠商將減少在硬件層面的個性化,更多追求供應商的供應能力和產品的性能及穩定性。進入大客戶能在業界樹立良好的口碑,從而更有利于客戶的拓展。綜上認為,在汽車PCB新業態下,價格優勢將不再是PCB廠商的核心優勢,客戶綁定的深度和廣度、產品技術水平、穩定供貨能力才是未來汽車PCB廠商的核心競爭優勢。

廠商層面,需求來自現有客戶的放量以及新客戶需求的開拓。其中現有客戶的放量,現有新能源汽車客戶的銷量增長和現有傳統動力汽車客戶的電動化轉變尤為重要。現有新能源汽車客戶:出貨增長的主體,有利于提高技術水平,示范效應意義重大。當前新能源汽車銷量快速增長,在汽車市場整體無明顯增長時,新能源汽車已經憑借數倍的單車價值量成為汽車PCB需求增量的主體。汽車PCB廠商若能導入頭部客戶供應鏈,便能夠享受行業紅利實現出貨量的增長,并且在彼此不斷的協同研發中增強自身的技術優勢,實現良性循環。此外,為新能源車企,特別是頭部廠商的示范效應重大,體現在兩個方面:①加快電動化過程中,后續跟進廠商和新入場競爭者為追趕領先者進度,在不追求硬件差異化的情況下,可能傾向于直接導入頭部廠商的供應商以加快研發和認證進度;②在新能源汽車產業快速發展的過程中,行業內人員流動將整體呈現核心管理及技術人員從頭部公司流向腰部和尾部公司的特點,從而有利于PCB公司供應商地位的獲得。
現有傳統汽車客戶:電動化大趨勢下,最大的潛在客戶。電動化、智能化已是汽車行業不可逆轉的趨勢,傳統燃油車廠商必然走向轉型之路。雖然現在傳統動力汽車客戶占比較大的PCB廠商,可能面臨客戶出貨量下降的風險。但考慮到傳統汽車和新能源汽車PCB單車價值量差異巨大。若客戶電動化推進順利,公司自身又能完全滿足客戶電控系統PCB的需求,該類公司具備潛在收益遠大于損失的不對稱性。該部分潛在市場能否實現的關鍵因素在于傳統汽車品牌轉型電動汽車的進度,包括自身技術、供應鏈、消費者接受程度等多方面因素。汽車PCB市場份額整體比較分散。市場整體格局以日本、美國、中國臺灣地區企業為主。電動化最大增量空間在中國大陸,本土PCB廠商更貼近終端客戶、穩定的供貨能力有利于搶占先機。當前,新能源汽車市場不斷擴大,電動化所需PCB創造了行業增量。2021年1月至9月,我國新能源汽車產量同比增加204%,9月份整體新能源滲透率已達到17%,產量全球第一,滲透率也位居全球前列,電動化所需PCB最大的市場將來自中國市場。在增量市場中,本土廠商能夠憑借快速響應優勢和強大的服務能力滿足下游客戶的需求,搶占市場先機。此外,汽車PCB的驗證需要時間較長,協調成本較大,當前的疫情阻礙了正常的商務活動,新的供貨商開發成本增加,鞏固了原有供貨商的地位。在新供應商的開發中,本土企業產能準備較為充足,得益于中國大陸良好的疫情防控,產能穩定性較高,有利于下游客戶的供應鏈安全,本土廠商的機會遠大于正常時期。中國大陸企業布局領先,已進入大客戶供應鏈。經過長期的積累,目前我國汽車PCB已經形成了較強的競爭力,部分廠商已經得到世界一流整車客戶的認可,普遍都進入全球著名汽車零部件供應商的供應鏈。

來源:整理自未來智庫(作者:德邦證券,王俊之、葉晨燦),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目的在于分享更多信息,不代表本號立場,如涉及版權請聯系后臺,我們將盡快處理